2007/05/15

陆路交通的解方

林瑞庆
解难题者
ideas@cts-ideas.com
http://www.cts-ideas.com/
cognosechinese.blogspot.com


世界不停地变,但唯一守恒的变,就是要综合更多人,更广泛不同的背景、特长、智慧来协作。人文进步的唯一泉源,力量、智慧也从这里开始。

要成为一个大都会,高密集的人口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结果。高密集人口不但可以达到应用系统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正面的是协作,负面的是冲突。如果是沟通协作,则能达到更高的力量、智慧,和全方位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新加坡是世人认同的一个独有的,超越第一世界的优势。

陆路交通如果只是为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率和经济的交通系统,这是舍本求末,不但治不了标,更不知本在那里!

陆路交通是促进经济活动的关键动脉,绝对不可以因为富裕而乱生枝节,造成经济血管阻塞、社会心脏停歇而失败。

交通必要同国家发展部一起策划,综合经济、日常生活的需要以高密度、高效率的城市设计、精简的建设、有效地运作。以简单、经济、实用为要求,以提高私人、企业的运作速度、效率,从而达到减少运营成本的目的。

所有的方针必要以下列的先后轻重而行。

我们很多的城镇已经达到翻新的阶段。大巴窑、金文泰、宏茂桥已经开始在地铁站建更高密度的组屋。

我们的地铁站是平均间隔一公里。现在的城镇设计,没有从根本的生活要求出发,也没有要求精简有效,反而追求复杂,错乱的分布,要找电梯间,都要绕过几十根柱子。几百米,不但会迷路,还要跨越几个停车场、公路,上下梯阶,甚至要冒险过大水道。越往新镇,越看越复杂、越乱。五百米要轻轨,区内巴士要绕几十分钟,经济效益肯定消耗殆尽,交通公司要求饶。

我们要把全部的城镇更深入的规划,把全部住屋、商业活动集中在地铁站的五百米范围内。并且把人流,车流,水流放在不同的平台上。

让全部居民能够很舒服地步行在一个平台,和公路平台分别,把公路噪音隔离。最多五百米,平均两三百米的步行,优雅的环境,将是一个健康生活的基础,世界上富裕的和国内基本线上乐龄人士退休的乐园。暴雨排水也能够在更高的平面上开始,减少水患的机会,增加储水的体积。以此规划,区内巴士穿梭,可以变得更精简,有利可图,节省能源,甚至可以完全电动,或基本上免除。

以前丹那巴南把城镇散布全岛,因为建高楼的科技没有掌握好,而以电脑在家中工作的经济还没有出现。现在,楼多到可以要容纳600万人的目标,很多人可以在高楼,家中工作。这让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在把人口往镇中心高楼送的当而,是不是也要把城镇的数目减少。这也是解决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而造成很多地铁站周围的商用地空置,地铁运营没有盈利的基本原因。

这些是基本可行,有效可靠的方向。也只有长期可靠有效的政府,全盘策划,贯彻执行,才能达到全城人口的规模经济效益。在现有的国际市场上,唯一能够让新加坡和中国,印度竞争的,有更低运作成本的可能性。

有了这个基本的新方向,错误的方法、政策马上可以纠正、避免,争取民心。只要知道求精简是必要的,只要有宏观的胸怀,细察入微的眼光,短期的问题,解决方法一大串。但如果只有外国人是专家,而只有交通专家才能解决交通问题,办法永远是局部性的,耗钱又费事,现有问题解决不了,反而跟整个社会脱节了, 让人民怨声载道。

我们如果更深一层的了解,或许是应该把陆路交通改为国内交通(Domestic Transport),应用所有的水路,陆路。而与国家发展部协作。每想一个问题,要看问题的根源,每做一件事,要看怎样做得更精简。

胜利者都是以少胜多, 改变政策来让更多人,以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便利、好处。
失败者都是埋怨拥有的太少,要做的太多,以钱来实践改变人性的政策,钱永远不足够。
要成功讲究精简效率,要失败追求复杂功利。

陆路交通的致命伤


林瑞庆
解难题者
ideas@cts-ideas.com
www.cts-ideas.com
solverechinese.blogspot.com

笔者非常钦佩前交通部长姚兆东。
-----------------------------------------------------------------------------------------------
在巴西班让高架公路通车之后,在2006年四月九日星期天, 我经过的时候发现有效率和交通事故的潜在危机。马上向陆交局长和部长提出。十日下午马上有官员打电话给我,并已经深入观察和同意了我的见解。十一日中午,我们视察了现场,不到一天,重要的改进工作已经完成。

我要谢谢三位陆交局的官员Chandrasekar,Lau Hwa Cheong,和Sihan Sadikin。

这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背书,标准,章程,但充满深入的了解,掌握现实,勇敢面对,有效解决,超越任何章程,标准,但满足所有重要的须要。

这是领导人知轻重,和善于组织的表现。是提升新加坡的典范

但新加坡处于世界社会组织,规划的前沿,甚少先例可寻,本文是提出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在两个文明古国傲然崛起的缝隙中生存,繁荣的机会。

文中提到姚兆东的说话,每一个新加坡人都会有相同的看法。没有批贬之意。
因为,交通部是个有局限的部门。要全盘解决问题,才能有经济效益,是本文的重点。
------------------------------------------------------------------------------------------------

回忆当年,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解决人民就业问题,争取跨国企业的投资,发明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方法、政策。这包括了城市策划、分散人流和物流的高峰,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从而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不但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同时减轻了对城市发展的过分负荷。这帮助国民上下班,工、商、服务业运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成第一世界国家,公共交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几年前,陆路交通局的使命变成了“提供一个无间的交通系统”。这明显是学者的语言。果然不久,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想一想,回忆起当时的交通部长姚兆东认为既然公共巴士也使用公路,因此自然也要交入城费。他卸任后,天天接载孩子上下课,由一趟公车能接载几十人,变成一辆要来回两趟接载一两个小童。人力、财力、能源之外,对公路的负荷必然要超过不止几十倍。这显示了当国家富裕、人民富裕时,开始对基本的要求转向高消费、低效率的生活习惯。这种趋势严重提高了对公路的负荷及社会经济的运作成本。这种把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把必要经济活动与奢侈享受混绕不清的思维,由此而生的政策,能够帮助新加坡削减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吗?

现在,再一次遇到世界的挑战,交通部长换了,陆路交通局的使命也改变了。现在变成了“为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率和经济的交通系统。[1]”这比以前的堂皇名词、理论、方案,是一个大的进步。这绝对是任何普通人,普通国家,普通领导必要达到的。如果这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也许是足够了。但若要和李光耀最近提出的建设寰宇新加坡,在面对两个文明大国的崛起缝隙中求生存、突破,很明显的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当新任交通部长林双吉要任命澳洲的专家团来改进巴士和地铁的运作时,很明显的,没有考虑到城市设计,永久和短暂的、可迁徙变更的经济活动,为谋生计和消闲活动的分别。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前兆。

当巴士公司要把东北地铁线出让给地铁公司经营,而地铁公司非常坚定地不要接手。这显示了沿着东北线上如此密集人口的走廊上,运作高运载量的交通系统,竟然没有办法盈利。这已经是明显而迫切的问题。对此李光耀在不断学习、验证西方管理、市场经济方法后,感慨地认识到市场开放、多家运作,未必真的能提高市场竞争,增进效率。相反地,多家经营,有很多重复的人、设备、运作,大城市密集人口的大规模经济效益没有办法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当环线公路、地铁还没有竣工、运作、精益求精的时候,又要投资巨款建设市区环线、西北线,而新闻发布纯粹由交通部,没有国家发展部长联席,这是一个警兆。

如果世界没有中国、印度的数十亿人口、高科技人才,新加坡可以无视效率、比较写意地运作。但,当中国、印度崛起,很多科技人才、学者博士还没有充分就业,新加坡必要有比他们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生产力才能生存。

没有讲究效率,必然会耗费巨资建设、运作和维修。不但不能为我国的建筑业带来有用的经验,来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赢得重要项目的合同。还可能造成我们夜郎自大,国库、国民不胜负荷。在新闻发部后,对此非常欢迎的只是线上的武吉班让居民、议员、股票行家和建筑业者。对这么大的投资项目而言,这是一个没有创造足够的、新的、普及的利益,这是很明显、严重的警兆。

所以我们不可以自大、目光如豆,以国内项目为生计。我们必要以国内项目为磨练,来提高我们在环球化经济的生存能力。而所有的投资、发展,必要以超越国际水准的设计、建设、运作、高效率、低成本、低使用费为大前提。如果建筑业、股市有所欢腾,是无知、短见的。

在李光耀的开国建设中,所有的基本建设、架构都非常严格地要求精简、效率。当时实验性的高密度公共住屋区,循环路,只有一条内路,很少交通灯。区区三万户人家的大巴窑有四条纵横主干引入,区内交通灯少。后来建的地铁在左右人口密集的走廊上穿过,大约是一公里一站。

住在密集住宅区的人们只要步行不到五百米,就可以乘搭。这是大智者的大城市全盘规划,规模经济效益被彻底地应用,地铁公司也没有说要出让。

但,或许是富裕带来的忽视,从一条长长的非高速公路南拓(Lentor) 路通往义顺,更发展到一条路到几个新镇,几乎所有新的镇区都这么样,后港-盛港-榜鹅、武及班让-蔡厝港-卡第-兀兰-马西岭。交通拥挤是必然的。义顺镇一开始,中央快速公路的负荷已经呈现警钟。如果看统计数字,中央快速公路竟然要为一百到两百万人服务。本来已经非常紧张,最近又要接纳由芽笼新进口引进的交通流量,其负荷可想而知。然交通部的解决方案竟然是提高公路收费,这真是头痛医脚,没有看到超乎十倍于大巴窑的人口从公路的上游浩荡而来。

收费四块半,是处罚经济活动,还是“为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率和经济的交通系统”?况且区区增加五毫钱,可能挡得住百万人流吗?

尤有甚者,几条新高架公路没有与主干联系,周围甚至没有密集经济活动。更糟的是把重要的交通方向变得更狭隘。明显的例子,是金文泰往北的主干,本来有三到四个车道,往泛岛快速公路。牺牲了两条道,建了天桥,却不能衔接往东的快速公路。耗了大笔钱挣回来的竟然是桥下大堵车,桥上空荡荡。

同样的,为生物科技园砍了自然协会要保护的苍劲古树建出来的天桥,没有人用,也没有人感到痛,更不用说痛定思痛。我们能进步吗?

新镇内的路交错复杂,一条街交通灯数以十计。不但是陌生访客的迷宫,也是效率、能源的无底深洞。新镇的策划,不但很多地铁站不是两侧有密集人口,甚至几百米内没有高楼,如万国、兀来。就将竣工的环线上,体育场等不少过五个站,相信比万国,波东巴西站更有劣势的运营陷阱。

这篇文章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没有解方的反对言论。而是提出李光耀对寰宇城市的概念,必要应用新加坡的独特优势、城市策划,才能对国家的生存、繁荣作出基本的、积极的、高效率的贡献,从而提高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

愚者要作一件事,要买了很多东西,而且还要是最新、最贵、最高科技的,不但没有用、不会用,还弄花了视线、乱了步伐,颠倒轻重、伤了身体、压坏了腰,累死全部人。
智者能以四两拨动千斤。

陆路交通如果只是为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率和经济的交通系统。这是舍本求末,不但治不了标,更不知本在那里!因为城镇的设计已经定了游戏必败的规则。

陆路交通如果叫勤奋上下班工作的人改变生活习惯,把私人低效率和公共交通一样对待,而没有考虑到新加坡的成功是以此为本的,这将是花了钱去摧毁李光耀精心奋斗出来的国家。

陆路交通是促进经济活动的关键动脉,绝对不可以因为富裕而乱生枝节,造成经济血管阻塞、社会心脏停歇而失败。




[1] 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is a statutory board. 'To provide an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land transport system for different needs' is our mission statement

[2] 新加坡建屋局市镇房屋与人口数目统计数据:http://www.hdbhousing.com/townbedok.htm, result on May 1, 2007